农门状元 第356章 皇帝要亲征

小说:农门状元 作者: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:2024-03-21 20:57:14 源网站:全本小说网
  罗先生和董月明都在守着七郎,见他醒来第一件事又要进佛堂,也没有阻拦,只担忧地跟着他。

  七郎跪的时间长,又刚刚醒来,双腿酸痛,但心中有执念支撑着,也就忘了身体上的痛。

  圆通的那一盏命灯,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,而灯芯似乎又已经熄灭了。

  “先生,月明,你们看到光了吗?”七郎声音沙哑地问。

  罗先生和董月明面面相觑,他们只看到一盏熄灭的灯。

  七郎认真看着他们:“我看到了,你们一定也看到了!”

  他大大的眼睛还有黑眼圈,却是不容置疑的执着。

  罗先生大略猜到这盏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,虽然他没看到光,也不能再打击七郎,安慰:“或许有吧。”

  董月明也说:“有。”

  七郎长长地舒了口气,笑道:“我就知道!哈哈!我就知道!”

  ……知道什么!他又不肯说了。

  如果圆通是以死改换身份,从此海阔凭鱼跃,那他不应该拆穿。

  他对着佛像双手合十,默念:“多谢佛祖保佑!”

  心情放松了一些,就感到饿了,七郎脚步虚浮地跟罗先生和董月明出去吃饭。

  兴国寺的和尚们跟七郎都是熟悉的,见他终于想通了,也都为他高兴。

  斋堂的大和尚普光曾经和七郎一起在万年县衙大展神通,算是有交情的了。

  他端了一碗熬出米油的糜子粥,笑道:“小师叔先垫一垫。”

  七郎点点头,大口大口地吃了……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别的,先填饱肚子再说。

  然而他只喝了一碗,罗先生就不准他多吃了,说怕暴饮暴食伤了胃。

  刚吃完东西,听人来报,皇帝派人给他送来了一批滋补品。

  七郎吓了一跳,做出火药和铁壳地雷,都只赏了一些帛。现在他什么都没做,就给他送补品?

  罗先生眸光闪烁,暗暗叹了一口气……皇帝真正想赏赐的,或许不是七郎,可那个人已经没了。

  人死如灯灭,人人都说圆通死了,那么“圆通”就必须是死了。

  晋王跟着送赏赐的小黄门一起来,看到七郎时挺震惊的。

  虽然睡了一觉、又喝了一碗粥,七郎的神色还是很憔悴,黑眼圈还在,脸色苍白。

  七郎恭恭敬敬地给晋王行礼,感谢晋王来看他。

  晋王抬了抬手,叹道:“从前听你论过生死之事,你劝人的时候明明很通透,知道人死不能复生,死亡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,如何自己又看不破呢?”

  七郎苦笑:“渡人容易渡己难。”

  劝架的人都是说“算啦,算啦”,轮到自己的时候,打红了眼五头牛都拉不住。

  晋王看到这样的七郎,却觉得很亲切。

  人皆有七情六欲,看不破的才是俗人,才有人情味。

  他叮嘱七郎先留在兴国寺调养,衙门的事会有人处理,不用担心。

  七郎现在真的觉得很疲惫,既然晋王都准了他的假,就索性留在兴国寺休养。

  罗先生和董月明不宜在寺中久留,安慰了七郎几句,一起离开了。

  七郎回到兴国寺僧人的寮屋,这间是他和圆通住的。后面就是围墙,他们曾一起翻墙出去烤肉。

  想到自己骑在墙头上下两难的样子,他不由得露出了怀念的笑容。

  圆通师兄肯定还活着!不知是在新罗,还是去了别的地方呢?

  不管怎么样,总要亲眼看一看才安心。

  ……在他内心深处,不愿意相信另一种可能。

  七郎在兴国寺休养了几天,就按捺不住地回了城。

  军器监和晋王府的同僚、国子监的同窗们都热情地欢迎他回来,赞叹:“我们果然没认错人,阿全是个重情重义之人!”

  七郎真的没想过借此邀什么名声,他当时都急坏了,全都是近乎本能的行为。

  这一次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。

  可他并没有为此感到得意,他宁愿这是一个噩梦,醒来之后圆通已经回来了。

  七郎积极地打听出征高句丽的事,想着能不能主动请缨随军出征,可朝廷还没有定下来。

  最核心的争议是,皇帝有亲征的意向。

  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大臣予以反对,认为这是高句丽、百济和新罗狗咬狗,大唐静观其变,没必要插手。

  而且皇帝乃一国之君,更没必要以身涉险。

  ……其实褚遂良是觉得,陛下你已经不是年轻人了,悠着点啊!

  但皇帝其实早就想彻底征服高句丽,完成前朝未完成的功业!如今新罗求援,正好让我朝师出有名。

  兵部尚书李积就比较懂皇帝的心思了,他站出来说:“昔薛延陀入寇,陛下欲发兵穷追,因魏征谏阻而作罢,使之直到今日仍为祸患。如今难道又要错失时机、养虎为患吗?”

  皇帝深有同感,决定要亲征。

  ……赵宅里,罗先生问七郎:“你知道前朝至今,为何中原皇朝都执着于灭高句丽吗?”

  七郎想了好一会儿说:“因为高句丽和我们一样,都是农耕文明?若放任其壮大,会成为隐患?”

  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政权,占据肥沃的东北平原和辽东,是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无法容忍的。

  而且,辽东地区自古以来是我朝领土,高句丽趁我们动荡时期不断蚕食而取得。

  对大一统的帝王来说,都觉得自己有义务消灭高句丽收回辽东!

  罗先生赞赏地笑了,点头:“若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患!”

  同样的一句话,也从皇帝口中说出来。

  征高句丽不是为了名利,是为了国家大义。由皇帝统帅大军亲征,威慑力是最大的。

  可是,征高句丽可能需要好几年……这么长的时间,朝政就交给太子吗?

 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:(qbxsw)农门状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小说栈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农门状元,农门状元最新章节,农门状元 全本小说网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