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门状元 第996章 七郎的好消息

小说:农门状元 作者:山的那边 更新时间:2024-03-21 20:57:14 源网站:全本小说网
  广州城的大都督府。

  董月明和新城长公主带着几个晚辈在做甜点,小赵婉睡在软榻上,由仆妇照看。

  董月明认真地教,新城长公主乖巧地学。

  虽然年纪差不多,但董月明是长公主的婶娘,名副其实的长辈!

  公主好奇地问:“这叫‘姜撞奶’?是婶娘自己琢磨出来的?”

  董月明笑道:“是跟当地人学的,岭南甜点。”

  新城长公主更惊讶。

  没想到岭南也有特色美食?

  说话之间,姜撞奶就在深秋的凉风中凝固了。

  轻轻一碰,就晃得很可爱。

  赵平虏、赵琴的孩子丁宁、骆宾王的孩子都围过来,一人拿着一个小碗,用小勺子挖着吃。

  “有奶香又有姜的香味,真好吃!”赵平虏微微眯着眼睛,像一只满足的小狸奴。

  在岭南真好,可以吃到娘亲手做的点心。

  他再也不要进长安陪太子读书啦~~

  董月明和新城长公主也一人端着一碗,坐在廊下边吃边说笑。

  秋风飒飒,庭中的芭蕉树依旧青翠欲滴,院墙边菊花开得灿烂,正是人间好时候。

  七郎这个时候走进来,笑道:“你们做好吃的,怎么不叫我?”

  说着,又向新城长公主行礼。

  公主回了家礼,客气地说:“叔父好。”

  七郎看着谦恭的新城长公主,心中畅快……四舍五入就是皇帝喊他“叔父”,哈哈~~

  贴心的小棉袄赵禧端了一碗姜撞奶过来,“爹爹,这是给你留着的!爹爹满脸笑容,是有什么好事吗?”

  七郎接过碗,高兴地说:“喜儿真聪明!你们猜一猜?”

  赵禧说:“是船坞造了新的宝船?”

  七郎摇了摇头:“不是这个事,你们再猜?”

  赵正说:“那必然是波斯的阿史那可汗又托人传信来了?”

  七郎:“……莫得这回事。”

  小孩子们一人一句,提到枯莫离、圆真、圆通大师,七郎纷纷摇头,都说不对。

  新城长公主好奇地听着,原来七叔有这么多的莫逆之交!

  “好了,别卖关子!”董月明放下瓷碗,催促。

  “娘子就是心急。”七郎笑了笑,神色一肃:“派去安南的人回禀,李桢父子找到了汉伏波将军马援立的铜柱!”

 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,岭南悉平,再至交趾,设立铜柱。

  上书:“大汉伏波将军马援建此”,其中铭文有“铜柱折、交趾灭”。

  这根铜柱,是交趾为我朝固有领土的象征!

  时过境迁,铜柱早已消失在交趾的丛林中,没想到如今重新出现!

  “果真?”董月明和新城长公主同时站起。

  七郎笑道:“当然是真的!李文、李武去安南支教,既教百姓识字,又给他们送药、讲历史典故,赢得百姓爱戴……”

  “其中一个老人想起年幼时在密林深处见到的神秘大柱子,就像典故中的铜柱,带着他们去寻!”

  李文、李武去安南之后,好久都没有音讯,七郎还担心他们跑路了……没想到是给他带来一个大惊喜!

  新城长公主问:“那与庶人李桢有何关系?”

  ……李桢,是她同父异母的兄长。虽然没什么感情,公主也乐意拉这个倒霉哥哥一把。

  七郎说:“本来是没有关系。”

  新城长公主一怔,随即说:“我懂了。”

  本来是没有关系,但可以把这个功劳安在李桢头上,不求翻案恢复爵位,能赦免“罪人”身份,就已经很不错。

  “铜柱折、交趾灭!石碑倒,爪哇沉!”小娃娃们兴致盎然地编了一首儿歌,脆生生地唱着。

  这些事情,新城长公主没有研究,但她还是听出七郎对大唐江山的牵挂。

  朝廷有这样的臣子,是李唐皇室的幸运。

  七郎写了奏折,将重新立铜柱的事禀报朝廷。

  接着,他又写了一封信,让亲随送往昆明,给侄女婿昆明刺史黑齿常之。

  ……唐玄宗时琼州出过一个很遮奢的人物——何履光,这位黎僚出身的节度使平定南诏,学马援一般立了一根铜柱。

  现在,就让常之在六诏立一根“铜柱折,六诏亡”!

  董月明送客人出门,回到书房,见七郎嘴角的笑意还没停下。

  “就只有这一个好消息,没有别的?”董月明问。

  七郎一把拉着董月明到自己怀里,笑道:“有啊!不过不是什么大事……李义府流放扶桑,去教扶桑人识字,这算不算好事?”

  董月明松了口气:“终于把此奸贼拿下了!”

  凡是弹劾七郎的,必然是奸贼!

  七郎摸了摸娘子黑油油的长发,目光淡然:“我从来没把他当作对手。在我心里,他还没有六诏的一个首领重要。”

  “但他既然张牙舞爪对我下手,我也不能不回击。”

  官场上有一种说法,朝官天然比地方官占优势。

  因为朝官就在皇帝身边,可以随时讨好皇帝。而地方官,天高皇帝远,一个不好就会犯忌讳。

  但七郎嘛……人不在长安,长安何时少了他的传说?

  区区一个李义府,都不用他动手,侄子和弟子们就可以解决。

  李义府这样的人才没有被流放岭南,得知消息的许敬宗很失落……还以为可以他乡遇故知呢!

  “看来赵都督比较厌恶李义府,才让他流放到扶桑啊!”

  七郎纠正:“不是我厌恶他,是他罪大恶极!看看朝廷的邸报,他多行不法、杀害同僚、卖官敛财……能够流放扶桑,都是陛下仁慈!”

  谁说不是呢?

  长安城的人对李义府获罪流放一事无不称庆,甚至有人写了一篇《大理寺清官狄仁杰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》,张贴在交通要道上。

  而此时,在洛阳宫的皇帝,收到了七郎送来的奏折。

  当别的人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时,赵子逊一如既往,在为边疆国事而操心!

  喜欢农门状元请大家收藏:(qbxsw)农门状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小说栈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农门状元,农门状元最新章节,农门状元 全本小说网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